貴州大方: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釋放生態發展紅利
添加时间: 2024-01-01 17:59:30   作者: 水泥 干粉砂浆 楼板

  穿行在貴州省大方縣小屯鄉滑石村,山上2000多畝林木長勢如潮,打開車窗,陣陣林間清風吹進來,鼻翼間充滿著新鲜的綠色芳香。那綠浪翻滾的海洋,猶如一幅美麗的綠色畫卷,在眼前越鋪越寬。

  這是該縣生態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始終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綠色發展路途,厚植綠色發展生態底蘊,在系統提高全縣森林覆蓋率的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行等綠色產業,推動生態建設與特征經濟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不斷改进,生態紅利不斷釋放,群眾紛紛获益。

  滑石村的變化要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說起,當時周圍群山满是光禿禿的一片,由於開荒過度、破壞生態,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天然災害頻發,給滑石人生產日子帶來威脅。據滑石村土生土長的楊潤回憶:“曾经,我們滑石村路不通,水不通,山上也沒得樹,出不了什麼庄稼,所以大多數人選擇出去打工。”

  2002年,楊潤被逼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在外打工多年有了必定積蓄與作业經驗后,得知家鄉發展變化巨大,便回家發展起種植養殖業。看著家鄉生態的發展變化,楊潤决心滿滿:“現在水也通了,路也通了,我們回來自己發展搞養殖,比在外面打工收入高,這一切都歸功於生態建設釋放的紅利。”

  從2007年至今,星宿鄉返鄉創業者王萬軍安身於當地杰出的天然生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首要種植天麻和冬蓀、平菇等,形成了集制種、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完好生產系統,實現年產值300余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星宿鄉依托山林資源,種植戶規模從初期的零散幾戶發展到现在的100余戶,種植面積從缺乏100畝發展到現在上千畝,大众實現了“靠山吃山”的致富夢。

  “火煙熏熏油杉河,霧罩污到門檻腳﹔姑娘都想往外嫁,留下光棍一大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傳的這段順口溜,形象地反映了貧困帶給油杉河的困境。過去由於山高谷深、交通閉塞,與外界隔絕,使得貧窮落后成為其“代名詞”。而這樣的困境,從發展旅行開始逐漸走向“蝶變”。

  近年來,油杉河管委會提出“修復生態保護資源、招商引資開發資源、發展旅行同享資源”的發展理念,建成了以路途交互与通行、旅行步道、停車場等為主的一批旅行基礎及配套設施。景區旅行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當地居民的經營性收入。據了解,農家餐館、旅馆、百貨商鋪、食物加工、特征種植等項目,為幫助雨沖、星宿共有1092戶圍繞旅行從事各種經營創收。

  现在,進出油杉河的通道順暢了,基礎設施更完善了,農家樂、露營地、房車游等業態更豐富了……於是,油杉河有了新的順口溜:“旅行景區油杉河,油路修到門檻腳﹔戶戶吃上旅行飯,外來媳婦幾大桌。”

  據了解,該縣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雙管齊下,杰出資源保護、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同步推進,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發展苗林,生態扶貧林項目既實現了綠水青山,又成果了金山銀山。同時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發展綠色產業的獎補方针,撬開了走綠色發展路途的大門,帶領老大众吃上了生態飯。(張純)

  作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最大的省份,貴州有192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住進現代化居民小區,開啟美好新日子。 近年來,貴州通過全力構建根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明服務、社區管理、基層黨建“五個體系”,重點聚集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就業服務,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渐能致富。…

  37歲的王琴是貴州一家科技公司的員工。2016年,企業在貴州省龍裡縣投產,王琴成為第一批員工,“每個月能賺到5000元左右的工資,還有五險一金。…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